
吸烟区折射公共治理智慧
1912年沉没的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上就有奢华的吸烟室。当时的媒体这样描述泰坦尼克号上的“头等舱吸烟室”:“它被许多人认为是这艘船上最为奢华的房间,以雕刻有复杂花纹的深色桃花心木装饰。”
1912年沉没的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上就有奢华的吸烟室。当时的媒体这样描述泰坦尼克号上的“头等舱吸烟室”:“它被许多人认为是这艘船上最为奢华的房间,以雕刻有复杂花纹的深色桃花心木装饰。”对于这个房间的功用,媒体是这么描述的:“是一个吸烟、喝酒、玩牌、社交和谈生意的场所。”这足以证明,在当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吸烟区已经存在。
早在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在家里便建有专门的吸烟室。这些吸烟室的装修男性风格明显,窗帘使用的是天鹅绒这种能够吸纳烟味的材质。宴饮过后,绅士们会脱下正装,换上天鹅绒夹克,走进吸烟室,点燃手中的烟卷或者雪茄。
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非常严格的公共场所禁烟措施。但通观各国的举措,设立吸烟区都是它们控烟的重要手段。比如,美国的拉斯维加斯麦卡伦国际机场、亚特兰大国际机场等不少机场都设有专门的吸烟候机室,许多酒店在预订时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入住配有特殊通风设备可以吸烟的房间。而我们的邻国日本,不仅地铁站里有,连列车上都有专门的吸烟室。近几年,我国以北京、深圳等为代表的城市在推进控烟履约进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吸烟区的建设。
无论是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实践经验,还是作为发展中大国的我国的初步探索,都印证了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在公共场所设置吸烟区,是一种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现代社会控烟的一个理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