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位“最美职工”,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展现了浙江烟草工业各条业务战线上的最美风采。百般风姿怎敌一种风骨,“最美职工”所代表的浙烟风骨,并非一日之功,背后正是浙江烟草工业近百年发展铺就的最美底色。
最美底色之“美”,不仅在于浸透到浙烟劳动者骨血里的行动之美,更在于承袭深厚底蕴、开创新境地的气象之美,在于面对艰难困苦而百折不挠、昂扬进取的精神之美。
美,源自历史渊源的厚重,如同沉淀如梭岁月的记忆之书
初心在方寸,咫尺是匠心。作为民族工业的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品牌建设的重要一分子,浙江烟草工业从诞生那一刻起,便种下了一颗爱国爱人民的种子,一颗文化自强和自信的种子。
无论是1925年鄞县商人创办的韩岭烟厂,还是1949年满足军需起家的利群烟厂,浙江省内两家卷烟制造厂的前身,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开始了艰难创业的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卷烟工业不再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掠夺的工具,而是为国家积累资产、为人民服务的行业。浙江烟草工业与其他各行各业一道,为新中国的进步和地方经济建设贡献着力量。
经过几代浙烟人的艰苦奋斗,从“三座破庙”到现代化厂房,从无嘴烟生产到滤嘴烟生产,从手工操作、半自动化、自动化到程控化、智能化……一个先进的现代化卷烟企业成长起来,产品价值不断提升,同时也磨练出一支有高度纪律性、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职工队伍。
近百年关山飞度,近百年惊鸿一瞥。浙江烟草工业的发展对中国近现代烟草史而言或许是一个感叹号,而对现代烟草经济体系建设而言则是一个逗号。无论篇章如何演绎,浙烟风骨依旧在时光深处灼灼闪现,那就是平和。平和不等同于佛系,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大浪淘沙后的“沉者为金”——浙烟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曲折中探索。自然灾害没有摧垮他们,经济困难没有难住他们,外部压力没有压倒他们……风霜磨砺从未阻断前进,反而让他们更加成熟、更加清醒、更加坚定。
美,源自品牌记忆的延续,宛如承载万象光辉的基因宝库
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消费市场的瞬息万变,也使得“利群”获得了新生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共和国同岁的她,从诞生时籍籍无名到如今成为全国性大品牌,作为民族卷烟品牌的一员,在国家品牌建设中,一直秉承服务群众、利益群众的质朴理念,稳稳关切着市场、服务着消费者。虽然目前的成绩放在整个国家的发展洪流中微不足道,却是浙江烟草工业近百年沧桑巨变的生动闪光。
品牌记录着企业血脉的基因密码,也镌刻着寻根的特殊情怀。志不改、道不变,对于未来的全力以赴,造就了当结果真正来临时,浙烟人的冷静待之与欣然接受。这一脉,恰恰也契合了“平和”的品牌气质。
浙烟人通过对品牌基因的解码,用实际行动和高尚的职业操守,真切演绎了安全、品质、效率、成本、资源、人才持续改善的坚定。特别是进入新千年,继2006年联合重组完成,杭州卷烟厂、宁波卷烟厂先后于2011年和2016年完成易地技改,浙江中烟不仅提升了产能,更重要的是,柔性化生产工艺和智能化生产管控为构建不断升级的市场驱动管理模式提供了支撑。浙烟人对产品质量的理解不断提升,与市场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度责任感贯穿始终。
越来越多的人在探讨平和之路的秘密,其实,“利群”终于磨砺成一把浙江烟草工业执之走天下的宝剑,不是简单延续传统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经典营销设想的模板,也不是国外品牌扩张的翻版。他们只是延续了品牌记忆,看准了前进方向,咬紧了牙关,抵住了眩惑,用坚定的脚步走出了行者无疆,用平和的心境欣赏沿途的风景。
美,源自精神内涵的承续,好似水的相融、光的相簇
水滴相融,才不会干枯;光芒簇拥,才不会消失。
任何企业和品牌的强大,都不仅仅是英雄奇谋善战,而是无数小人物的信念汇聚。
在一个个“最美职工”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个人与国家、社会发展命脉的紧密相连,也能看到这些平凡又伟大的个体,通过奋斗,推动着企业的进步。是什么让他们在新时代出彩?答案不难给出,是他们热爱事业、精益求精、甘于奉献,才让他们脱颖而出,创造出了不凡的成绩。
他们是个体,更代表了全体浙烟人。“最美职工”的荣誉,凝聚着企业对个人品格和成绩的肯定,更凝聚着企业、市场、消费者对每一位浙烟劳动者的期待。每一个人都是勤勉务实的劳动者,是朴实无华的追梦人,也是脚踏实地的奋斗者。奋斗是一场“接力赛”,这场“接力赛”,有你有我有他。
走在奋斗路上的浙烟劳动者,在榜样的鼓舞下,在当下的众声喧哗中没有放弃,沿途的泪与汗,都沉淀成了宝藏——坚守和执著化作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智慧和拼搏汇聚起奔腾向前的潮流。用最美诠释奋斗,奋斗才充实,有意义,有价值,才能成为时代的大美。